我们活在怎样的AI时代,文学可以拿出“像样的答案”
每日清晨醒来就拿起手机刷刷社媒,输入文字时依赖自动纠错功能,观看短视频时“无限滑动”的动作,闲时找AI聊聊天,这些因技术发展而“无需思考”的行为,是否已成为你的日常?这是“技术无意识”的一种体现。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所言,“人已经不是一个脱离机
每日清晨醒来就拿起手机刷刷社媒,输入文字时依赖自动纠错功能,观看短视频时“无限滑动”的动作,闲时找AI聊聊天,这些因技术发展而“无需思考”的行为,是否已成为你的日常?这是“技术无意识”的一种体现。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所言,“人已经不是一个脱离机
后全球化时代的东亚与欧洲主讲人:章永乐(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)、格兰迪茨(柏林洪堡大学历史学系教授)等时间:2025年9月5日(周五)9:00-16:50、9月6日(周六)9:00-17:00主办: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参与方式:北京大学民主楼208会
原创 清新时报 清新时报作者 | 郭 菁责编 | 奚之淼 汪然玉这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丽明退休的第十二年。我们与她在图书馆老馆见面。翻开厚重的资料,说起她从事了半生的文字研究工作,将近耄耋之年的赵丽明精神矍铄,滔滔不绝。1988年初,隆冬。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